居住权能否传承?揭秘法律背后的依据

居住权能否传承?揭秘法律背后的依据

居住权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中规定的一种用益物权,它允许权利人在他人所有的住宅上享有占有和使用的权利。居住权通常是基于特定的生活需求而设立的,如照顾老年人、保护离婚后无房一方的居住权益等。然而,关于居住权是否能够传承,即居住权人能否将居住权转让或者继承给他人,法律上有明确的规定。

一、居住权不得转让、继承的法律依据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三百六十九条的规定:“居住权不得转让、继承。设立居住权的住宅不得出租,但是当事人另有约定的除外。”这一条明确了居住权的不可转让性和不可继承性。居住权作为一种人身性较强的权利,其设立目的通常是为了保障特定人的居住权益,因此法律限制了它的流转,以防止居住权被商业化利用,从而违背了居住权的设立初衷。

二、居住权的设立与终止 居住权的设立通常需要通过书面合同的方式,并且需要到不动产登记机构进行登记,未经登记的居住权不发生法律效力。居住权的终止情形包括:居住权期限届满、居住权人死亡、居住权人放弃居住权、房屋灭失等。居住权人的死亡是居住权终止的原因之一,这也从侧面印证了居住权不可继承的特性。

三、居住权的特殊性 居住权的特殊性在于其人身属性,它与特定个人的生活需求紧密相关,因此居住权人不能将居住权转让给他人。即使是在居住权人去世后,其继承人也不能继承受遗赠人享有的居住权。这种设计是为了确保居住权能够真正地服务于特定个人的居住需求,而不是成为一种可以自由买卖或继承的财产权利。

四、案例分析 例如,甲拥有一套房产,为了保障其年迈的母亲乙的居住权益,甲与乙签订了居住权合同,并在不动产登记机构进行了登记,设立了乙对该房产的居住权。根据法律规定,居住权不得转让、继承,因此,即使乙去世,其继承人也不能继承乙的居住权。该房产的居住权随着乙的去世而终止,甲作为房屋的所有权人,可以自由处分该房产。

五、结语 从法律规定和实际案例中可以看出,居住权是一种不能转让、不能继承的权利,它体现了法律对于特定人群居住权益的保护,同时也限制了居住权的商业化流转,以确保居住权的设立目的得以实现。居住权的这种特性有助于维护住宅的居住功能,保障居住权人的生活权益。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