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划拨中的用益物权处分权能特殊情况解析

在中国的土地制度中,土地所有权归国家或集体所有,而单位和个人则依法享有对国有和集体所有的土地的占有、使用、收益的权利,即所谓的“用益物权”。其中,土地使用权是最重要的用益物权之一。在某些情况下,如国有企业改制、合作开发等,土地使用权可能会涉及转让、抵押等处分行为。然而,由于土地的特殊性以及政策法规的限制,这些处分的实施并不像一般动产那样自由。本文将探讨土地划拨中的用益物权的处分权能的特殊情况及其相应的法律规定与案例分析。

一、土地使用权转让的特殊规定

根据《城市房地产管理法》第三十八条规定,下列房地产,不得转让:(一)以出让方式取得土地使用权的,不符合本法第三十九条规定的条件的;(二)司法机关和行政机关依法裁定、决定查封或者以其他形式限制房地产权利的;(三)依法收回土地使用权的;(四)共有房地产,未经其他共有人书面同意的;(五)权属有争议的;(六)未依法登记领取权属证书的;(七)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禁止转让的其他情形。同时,该法第四十条规定了以出让方式取得土地使用权的条件,包括按照出让合同约定已经支付全部土地使用权出让金,并取得土地使用权证书;按照出让合同约定进行投资开发,属于房屋建设工程的,完成开发投资总额的百分之二十五以上,属于成片开发土地的,形成工业用地或者其他建筑用地条件。因此,即使是通过划拨方式取得的土地使用权,如果想要转让,也需要满足一定的条件。

二、土地使用权抵押的特殊规定

根据《担保法》第三十七条的规定,下列财产不得抵押:(一)土地所有权;(二)耕地、宅基地、自留地、自留山等集体所有的土地使用权,但本法第三十四条第(五)项、第三十六条第三款规定的除外;(三)学校、幼儿园、医院等以公益为目的的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的教育设施、医疗卫生设施和其他社会公益设施;(四)所有权、使用权不明或有争议的财产;(五)依法被查封、扣押、监管的财产;(六)依法不得抵押的其他财产。这里的例外情况是指经有权部门批准,可以将划拨的土地使用权作为抵押物的特殊情况。例如,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若干问题的解释》第四十六条规定,以依法获准尚未建造或正在建造中的建筑物抵押的,应当办理抵押登记,抵押权自登记之日起设立。当事人申请办理抵押物登记时,因主债权未确定具体数额而无法办理抵押物价值评估的,人民法院可以要求抵押人提供相应材料证明其抵押物价值。对于提供的材料足以证明抵押物价值的,可以认定抵押有效。

三、典型案例分析

案例1:某国有企业改制过程中涉及到土地使用权转让的问题

在该案中,国有企业希望通过股权转让的方式实现改制,但是股权的转让是否包含了对企业所使用的划拨土地的使用权?根据上述法律法规的规定,如果国有企业通过股权转让的方式来实现改制,那么这种做法实际上是一种变相的土地使用权转让。在这种情况下,国有企业需要事先得到政府的批准,并且在符合一定条件下才能进行这样的交易。此外,还需要遵守土地使用权转让的相关规定,比如缴纳土地使用权转让费用等。

案例2:某开发商在与政府合作开发项目中涉及到了土地使用权抵押的问题

在这个案例中,开发商希望以其享有的划拨土地使用权为前提,向银行申请贷款。然而,由于土地是划拨而来的,且项目处于建设初期,开发商很难直接将土地使用权用于抵押。但是,根据法律的例外条款,如果经过政府相关部门的批准,并且满足了必要的条件,比如项目的总投资额达到一定比例,开发商是可以将土地使用权用于抵押融资的。

结论: 综上所述,虽然土地使用权是用益物权的一种,但在实践中,由于土地资源的稀缺性和公共利益的需要,土地使用权的处分受到较为严格的控制和管理。无论是转让还是抵押,都需要满足一系列的条件,并通过法定程序获得相关主管部门的审批。这不仅体现了我国土地制度的特色,也反映了保障土地资源合理利用和社会公共利益的立法目的。在实际操作中,相关主体应严格遵守法律规定,确保土地使用权的合法合规流转。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资讯